中国现存的四大回音建筑

      北京天坛回音壁、山西普救寺、河南宝轮寺塔、四川大佛寺“石琴”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回音建筑。这四大回音古建筑不仅在中国古建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世界建筑史上也具有极高的地位。

 

一、天坛回音壁

 

      天坛回音壁位于北京天坛公园内。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围墙。墙高3.72米,厚0.9米,直径61.5米,周长193.2米。墙壁是用磨砖对缝砌成的,墙头覆着蓝色琉璃瓦。围墙的弧度十分规则,墙面极其光滑整齐,对声波的折射是十分规则的。只要两个人分别站在东、西配殿后,贴墙而立,一个人靠墙向北说话,声波就会沿着墙壁连续折射前进,传到一、二百米的另一端,无论说话声音多小,也可以使对方听得清清楚楚,而且声音悠长,堪称奇趣,给人造成一种“天人感应”的神秘气氛,所以称之为“回音壁”。

      回音壁有回音效果的原因是皇穹宇围墙的建造暗合了声学的传音原理。围墙由磨砖对缝砌成,光滑平整,弧度过度柔和,有利于声波的规则折射。加之围墙上端覆盖着琉璃瓦使声波不致于散漫地消失,更造成了回音壁的回音效果。

 

二、山西普救寺塔

普救寺始建于唐武则天时期,原名永清院,是一座佛教十方院。普救寺与爱情沾边,是因为这是元代王实甫《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中“红娘月下牵红线,张生巧会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发生地,人们俗称它为“莺莺塔”。此塔所以从此成为中国唯一谈情说爱的寺庙。

 

 

      普救寺莺莺塔高40米,是一座内方外方空筒密檐式的十三层四面锥型砖塔,迄今已有430多年的历史。此塔不仅形制古朴,蔚为壮观,而且以其特殊的结构,精湛的工艺,具有奇特的回音效应——“普救蟾声”著称于世。被誉为我国古园林中现存的四大回音建筑。“蟾声”,给莺莺塔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传说终归是传说,其实,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蟾声”引起了我国声学界人士极大兴趣,经过科学考察和测试,“普救蟾声”这一千古之谜已被揭开。这是由于各层塔檐反射造成,四面八方的游客来到这里,都要俯首击石,聆听蛙鸣。  

 

三、河南宝轮寺塔

      宝轮寺塔位于河南三门峡市(即古代陕州城)区西端的黄河边上,在古陕州风景区内。宝轮寺塔始建于唐朝,是唐僧道秀所建,因其位于宝轮寺里而得名,后毁于战火。现存的宝轮寺塔是金大定十七年(公元1177年)僧人智秀重建的,距今也已有842年的历史。

 

 

      河南宝轮寺塔,它是四大回音建筑中历史最悠久的。353年,比山西的莺莺塔早387年,比四川的石琴早250年。塔呈四方锥形,共分13层,高约26.5米。设有梯道可通塔顶。每层四角,装有铎铃,轻风吹过,叮咚作响,犹如美妙的音乐。该塔外形作唐塔,内部结构承袭宋塔的建塔方法,融合了唐宋密檐式塔和楼阁式塔的艺术特点和结构方法,是比较特殊的塔形。

      据民间传说,塔内原有一对金蛤蟆,所以声音洪亮。后来,喇嘛僧将雄金蛤蟆盗走,只剩下了一个雌蛤蟆,响声不如从前洪亮了。去过的人说冲着塔壁讲话可以听到类似蛤蟆叫声的回音,所以该塔又有“蛤蟆塔”之称。

 

四、重庆大佛寺内“石琴”

石琴位于四川潼南县大佛寺右侧的一条上山石道中,有36级石梯,似一把巨大的石琴,每个阶梯犹如一根琴弦,从下半部的主洞口自下而上的第四级石阶,直到第十九级石阶,凡步履所触,会发出悠扬婉转,音色颇似古琴的声音。其中以两侧岩壁最高处的七级石阶发声最响。古人称为“七步弹琴”,并题“石磴琴声”四个大字于主洞石壁之上。其机理是脚踏石阶产生强迫振动,在空气中形成声波。

 

 

      明代朱孔扬有诗赞之:“琴到无弦,听者自稀,上古遗音,造化玄机。”建造者独运匠心,因材施技,巧妙地利用涪江边的石壁,在石蹬顶部,开凿了一条长25米,宽3.2米的巨大石洞。并在壁顶两侧各植一株古榕覆盖。榕树枝叶茂密、交错,盘旋虬曲。石洞和榕树就像古琴的共鸣箱一样,大大的增强了回音效果。同时,匠人又有意将每级石蹬的高度凿成25—35厘米厚薄不等,迫使有人上下石梯时不得不轻一脚重一脚,回音也就富于高低变化了,形成了“石蹬横琴本无弦,高山流水不躞边;琴声一动熏风起,解阜如闻弦上弹”的奇妙胜景。